[隨想] 代表我們這個時代的歌
Published by Ting,
原文發布時間: 5/20/2019。
結束了一個學期的馬世芳音樂課旁聽。對我這種聽歌狹隘的人,是充滿驚喜的一個學期。讓馬芳的聲音陪伴著走過一個時代的台灣,又走過一個世代的中國,最後一堂課只用2個小時的時間,從老崔到李志,匆匆走過中國近代歷史。說故事的聲音徐徐的暖暖的,烘暖了搖滾音樂背後那一個個溫柔的靈魂。
課堂上談到和長輩談話的焦慮和亡國感。馬芳說不要急,最難的不是說服是傾聽。要相信,會有希望的。我一聽眼角就濕了。
我很不用功,都沒交作業,也缺了幾堂課,卻謹慎地挑選了那首代表我們世代的歌,抓了好幾首歌進候選名單聽了兩回篩了兩回,才終於選定。
篩過一批之後,我留下的幾首歌包含有農村武裝青年的《揣阿揣》、張三李四的《拆》、滅火器的《晚安台灣》。
_
《揣阿揣》唱的是發展快速的社會中,青年尋根的徬徨無挫茫然
我最有感覺的一句話是
行啊行欲行去佗 只賰一堆破碎咧老厝瓦走阿走要走去哪 只剩一堆破碎的老厝瓦
最早我聽的是他們還未發專輯的現場版本,樸實許多,CD版更為悠揚,也更多飽含傳統文化的層次,但是兩種版本沒改變的是歌詞後半段的急促深切盼望的情緒。
張三李四的《拆》,與其說是一首歌,不如說是一首敘事詩。歌詞用兩段故事串起兩個時代的回憶,戰亂時的奔走,到國家機器的強拆迫遷。歌曲讓我最動容的是,他們不是硬ㄍㄧㄥ出什麼時代大義,只是娓娓地說出大時代下小老百姓的生活與情感。看似冷靜旁觀的第三者視角,卻又有飽滿的情緒和張力。這首歌真的很難過,我根本是聽三次哭三次。
滅火器的《晚安台灣》是這堂課同學選歌的熱門選擇。我想主要還是因為這首歌飽含了對家園直接的情感吧。馬芳廣播上說過這首歌很有趣,前面的段落總讓人感覺他是在對自己說話,好像在安慰你工作辛苦了、奔波辛苦了,但是到副歌後段才會知道他並不只是在跟聽者對話,他喃喃敘語的對象,是家園台灣。從像是親密好友的關心耳語,到對家園的濃烈關懷一起包在了同一首歌中。
_
好的,但最後脫穎而出的,不是以上這幾首歌,在我心目中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歌,是《光》,鄭宜農的歌。
事實上我很晚認識這首歌,是因為總統府音樂會。
不諱言地說,最後想選這首歌,關鍵因素之一是這句歌詞:
「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 但我們可以一起尋找答案」
上個月參加劇團甄選,面試時我被問了「對整個世界的局勢有什麼觀察心得」,我說極端主義,保守勢力的反撲。不只是去年1124台灣公投大選的大敗。美國川普選上、歐洲極右派政黨起頭,全世界在2010年剛開始時還是個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氣氛,有阿拉伯之春、有佔領華爾街、有茉莉花有台灣的太陽花,接近十年後的現在,支持普世價值與平等自由的我們卻被節節打敗,反移民、種族主義的氣勢越來越旺盛,中國集權對人權的箝制愈來愈緊,然而卻許多人在慶祝和簇擁著這些集權政府。
身為台灣人,面臨被併吞的焦慮、LGBT遭受的赤裸歧視。雖然有願意捍衛人權價值的政治家,反對勢力卻虎視眈眈。我在公投期間,因為自我認同是性少數曾經感覺到很絕望,雖然有很多人說不要放棄,然而我還是很徬徨。就連家人都不願接納與傾聽。自己是個吵吵鬧鬧會跑街頭的理想派廢物,但卻感到許多猶疑不自信與害怕:我離這個世界大多數人如此遙遠。我們真的能撼動一切嗎?我們真的辦得到嗎?走在這條人權的路上是對的嗎?歧視真的在減少嗎?或是隔閡在增加呢?我們還能維持自由多久?我們還能維持平等多久?
宜農的聲音就是在這些不安不斷升起時陪伴了我。她說,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更好,但是現在的我只能相信,並繼續前進。她說,我也沒有答案,但我們一起找。我覺得那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情。有點像是認清事實:我們都不知道世界到底會更好或更糟,但我還是必須誠實面對自己所相信的價值,所以我們仍然徬徨、仍然顫抖,但我們不放棄理解、不放棄溝通、不放棄努力、不放棄地繼續相信著,因為,我們也沒有別條路了。
這就是我認為《光》是最能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歌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