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Podcast] 中配為什麼就是崩?我要怎麼入坑/支持中配


《好好說話好不好》 EP18、EP19 小心得

因為實在太喜歡這兩集,加上心得實在太多,乾脆整理成一篇blog文章

↓點圖片可以直接到 SoundOn 聽這兩集~~


第十八集、中配為何就是崩

這集聊到中配常被說崩的一些點,討論他們背後的原因

兼配,他媽超多(我愛死小安那些很到位的語助詞XD)
聲音重複率高
聲音不貼臉

簡單來說有討論到:中配產業萎縮、配音從業人員母數少、預算少、混音後製時間壓縮等。

這集又自虐又紓壓啊。聽到小安說「但是不要再說炭治郎是小智。真的她媽不是!」「聽得出一樣的聲音很棒,但是拜託你們至少聽對」那一段,整個覺得很暢快XDDD 真的每次看到留言區又在那邊刷小智,我就想大翻白眼

語意不順
語意跟語言文法差異、對嘴需求、翻譯品質與潤稿的工作時程有關。我回去翻了一下,在 EP.01 談日韓語法(約06:00)跟日文片假名(約17:00)、EP.11 談看帶的時候都有稍微提到。像是有時候,為了要對到角色的嘴型,就必須去加上一些贅字。

港片時期的配音為什麼評價比較好?
可能因為那時候的工作期程更比完整﹐有比較多時間去磨出比較好的稿子和表演方法。且粵語轉成華語的過程,並不如日文或英文轉成中文有那麼大的語言差異。那時候也比較沒要求角色對嘴要對得那麼精準。像是日文、韓文很多倒裝句型,若要對得精準,台詞就比較難在地化。

情緒表達不足、不熱血
小安:「出招不熱血啊彥鈞哥」
彥鈞:「幹他媽我超熱血欸」

我很喜歡這一段XD

烏龍派出所跟我們這一家的中文配音為什麼會那麼受到好評?
可能跟他們是屬於單元劇類型的作品有關係。此外還有許多美國的動畫作品,像探險活寶、海綿寶寶這一類中文配音頗受好評的美國動畫,也都是單元劇。這種類型的作品,跟進擊的巨人這種故事線很完整的作品不一樣。

有可能是單元劇作品的版權方或是代理廠商,比較能接受台灣中文配音在翻譯、角色聲線上有比較大幅度的在地化調整與創意發揮。

※ P.S. 關於彥鈞哥的年少事蹟(這集必聽!超精彩XD)

P.S. 想聽到彥鈞哥全部的聲線嗎
他都放在《少年阿貝 GO!GO!小芝麻》了,去找吧~~~

中配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字正腔圓?
彥鈞哥提到他開始配音之後,在舞台劇和配音界兩邊的經驗差異,聊到說,不是一定要字正腔圓,但是要「融入」,避免突兀感等等。讓我想到,之前也在節目上聽過戲劇導演提到一樣的事情。不同戲路或是不同劇種的演員被放在同一個劇裡面的時候,必須去調和他們的表演方式,不然就會顯得很突兀。例如舞台劇演員、電視長壽劇演員、喜劇演員等表達情緒的方式很不一樣。如果他們沒有彼此調和,感覺就不像處在同一個世界觀當中。會使得演員們之間變得很不搭嘎。


第十九集、中配那麼崩我幹嘛聽?


我很喜歡阿翰,也知道這句話已經變成一個網路梗。但是第一次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,還是有稍微難過了一下。但我還是很愛阿翰~(強調)

這集一直聊到牛奶老師的podcast節目《童話透中島》
錄音師寬哥有一隻貓叫做牛奶。台灣配音界有一位配音員也叫牛奶。我在聽的時候一度搞不清楚現在在講誰XD
今天剛好早上通勤的時候剛把《童話透中島》第二個故事綠野仙蹤聽完。真的見識到台灣配音員的厲害,三位配音員什麼聲線都用上了,好猛啊!!!

關於看字幕聽原音
為了用動畫學日文,我會特地去找有日文字幕跟英文字幕的版本來看。好像碰到漢字比較少或片假名比較多的句子時,字幕閱讀會比較辛苦。但原則上覺得還好,我想主要還是有沒有習慣閱讀字幕。

我的感覺是,如果要聽原音,還是要稍微對原文有一些認識,或是對那個國家的文化有些認識,聽起來比較有意思。我有為了聽懂日文動畫而學了一點粗淺的日文。像是聽到他們敬語使用的時機、角色因為生氣而跑出鄉音等等,這些有趣的細節,還是要聽得懂那個語言才能品味出來。

如果我完全不懂那個語言,我反而就沒有聽原音的動力了。所以我現在英文作品跟日文作品都還是喜歡聽原音。可能也因為原音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文化上無法轉譯的元素存在。

要怎麼入坑台配?
除了日本動漫跟韓劇,還有很多管道
我覺得每個人可以從不同角度進入到中文配音的世界。像我是會對語音有雛鳥效應的那種人(第一次聽到那個角色是什麼聲音,就會直接認定這個聲音屬於該角色),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,都很難轉換角度去欣賞不同版本的配音。然後我也是容易會因為對嘴、斷句、翻譯等原因而分心的人。

所以我真的重新開始欣賞中文配音的關鍵,是因為接觸到了不同於動畫、戲劇配音的作品。那時候是從中文廣播劇,與中文的手機遊戲開始。

※P.S.我入坑中文廣播劇的緣起是:嗓音不甜也有春天聲音無限廣播劇團

可能因為這些類型的作品不會有需要對嘴的問題,也不太有翻譯上的問題,所以我可以很快地入戲去認識這些角色。反而是從這些作品入了中文配音坑之後,認得了配音員,才回頭開始追中文動畫。所以我推人入坑也比較喜歡從廣播劇或是遊戲來推人入坑,我覺得這比較容易拋開對畫面、嘴型的執著。當然每個人的方式都不一樣~

中配硬傷?回歸語言特性和文化特性
如果我想要聽一部外語作品的台配版本,通常就是想要聽到他能夠在地化成台灣的元素,而不是要從中文裡聽到日文才能表達出的氣氛。

像是,雖然節目裡面說用中文喊招式是硬傷,但我覺得那是從日文本位出發所得到的結論。如果是台灣創作的作品,就可以想:「從華語或台語本身的特性來講,什麼樣的台詞可以聽起來有魄力?」我覺得會變成所謂的「硬傷」,是因為硬要讓中文配音去複製日文才能有的語感,忽略兩種語言的根本特性才會造成的結果。

聽眾們一起大聲說出自己的喜歡
節目裡面談得比較多的是,鼓勵對中配有批評的網友,從理性角度討論作品的缺點。

除了這點之外,我覺得配音界的美乃滋璁哥強調的觀點也很重要,就是:聽到好的東西時,要大聲反映給廠商,讓廠商知道「受眾們喜歡這種表現方式」(這個來自璁哥 10月7日的PO文)。不然配音員跟廠商常常只會接收到「觀眾不喜歡某種演繹方式」,卻不知道哪種方式才是觀眾喜歡的。就算廠商或配音員想改善,可能也對於該從哪個方向改善沒頭緒。而且只收到負面回應,也會降低廠商啟用中配的信心。

對了。節目也有談到要支持台灣原創作品。也談到台灣廠商常常為了市場需求優先找日配等等。

來支持台灣原創吧~~
其實最近很多台灣原創在啟用台配欸!先丟幾個我有在關注的,大家可以來支持一下。

- 超療癒的台灣原創貓貓動畫【德哥與皮皮】
※ P.S. 女主角菲菲是蔣篤慧老師配音


- 台灣原創耽美小說改編有聲系列作品【性,愛與筆記】以及有聲書CD【降神】


- 台灣原創耽美漫畫改編遊戲【記憶的怪物-命運的抉擇-】


- 台灣原創戀愛AVG遊戲【花落冬陽】
募資前問卷開放填寫中


- 女性向戀愛都市手機遊戲【如果重來】